Saturday, December 5, 2009

熊焱为纪念八九六四征文

熊焱是八九年来自北大的学生领袖之一。他的名字在《天安门对峙》一书中直到后来与李鹏见面时才出现,这是因为写作英文书时为了不在开头时就引入过多的中文名字给读者添加困难的考虑。实际上,熊焱是从北大筹委会一开始就参与、领导了运动。英文版书中描述了他当时的活动,但没有提及名字,这个在中文版中会修改补充。

熊焱在为即将到来的二十一周年征文纪念。下面是他的征文启事,从自由中国论坛得来:


寻找心灵的激动
《八九六四文集》征稿启示
熊焱
一九八九年天安门民主运动,感动了当时全世界许多爱好自由民主的人士。在当时的自由世界里,电视机前的人们,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为中国青年学生和广大市民的勇气和精神深深感动。可以说,许多从前不了解中国的西方人士,通过媒体了解天安门运动,从而对中国人有全新的了解。 在中国大陆,在那有限的几天新闻报道中,各省市的父老乡亲们都知道了自己的孩子们在北京游行示威,争最基本的权利自由和尊严。一九八九年天安门民主运动曾感动全世界,全中国。虽然以中共六四大屠杀结束,但八九民运精神不死。

一场感动过全世界的历史大事件,今天回想起来心中仍隐然激动。可是二十年过去了,时间公正而又善良地把历史的秘密悄悄掩藏,为将来的良善提供机会。那被掩藏起来的东西需要细心去寻找,细心寻找也是构成生活意义的一部分。

我曾经见证过这样感人的事迹。在过去将近十七年的时间里,我有好几次碰到使我激动不已的事情。这些事发生在我生活的美国。几年前,我去军队的医院看牙科,一位大约和我年纪相当的牙科医生在和我闲聊中得知我来自北京,就问起一九八九天安门的事,当他得知我是参与者后,竟变得很激动。他对我说,他当年曾经深深地被北京的学生所感动,那时他正是医学院的学生,五十多天守在电视机前,留下很多眼泪,还写了许多诗篇。一个美国人,现在已是成名的医生,还记得当年的天 安门运动,还记得和保存自己为天安门写的诗篇,我被他感动,他被一九八九年天安门的学生和市民感动。更令我感慨的是这样的例子我遇到多次。

另一件事情发生在当时的北京学运期间。今天的年轻人也许不能知晓当时特殊的背景。我们在北京大学三角地的广播站,每夜都有言论自由的广播时间,那个自由,今天中国还没有。我最不能忘记的事情,像电影镜头历历在目。北大一些年长的老教授,在夜里,穿着深色的衣服,带着眼镜,悄悄地躲在树下,听三角地的广播,他们的眼泪也悄悄地流下来。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就上前去与一位老教授攀谈,当他认出我来后,就伸出手来与我相握,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因为在那个场合为老教授的处境我们不能说话,在那个心领神会的环境,我们不要说话。但我们双手 紧紧地握住,一次又一次的紧紧握住,用劲地握。一切都在不言中。

那是我终生不能忘记的场面。虽然现在中国的面貌和气氛已变,但存在中国人心中的梦想依旧一样。中国人的梦想无不希望结束一党专制,希望出现一个民主自由的中国。

这样的事例无可计数。一件感动过全世界的历史大事,一定留下许多动人的事迹,八九精神依然存于人心之中,存于历史深处。

正是本着追寻历史原貌寻回八九六四精神的宗旨, 今天我们着手征集编辑《八九六四文集》。我们知道有关天安门八九六四事件的文章众多,作品浩繁,不是几百页或几十个作者可能陈述得完的。此次《八九六四文 集》第一卷主旨在于收集催萌当年感人历史、记录当年感人事件与人物和作品。如果可能,我们希望今后有机会从不同角度编出第二卷第三卷记载、剖析与发掘当年八九六四事件的《八九六四文集》,让一九八九年天安门民主运动的历史风貌能以文章的形式得到一次较全面的记载和整理。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心灵的激动!

此次活动投稿信箱为:xiongyan8964@gmail.com wuhan1010@hotmail.com,诚挚欢迎赐稿!

本书预定在2010年纪念六四事件21周年前出版。

作品特设一等奖一名,奖金 $1000.00 二等奖一名,奖金 $ 500 三等奖 二名,奖金各 $ 300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日

Xiong Yan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