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14, 2011

《天安门对峙》勘误和补充

《天安门对峙》出版后已经发现其中一些错漏之处,收集在这里供读者参考。有些错误是读者指出的,在此一并感谢。这个勘误表将经常更新,欢迎读者继续指出错误。


内容勘误:
  1. 第1页:第一句中1989年6月5日应该是星期一,不是星期天。随后的“周末”二字应该删除。
  2. 第50页:毛泽东在天安门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习惯性说法。他当时在天安门城楼上实际宣告的是“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 第63页:戈扬的小诗是从英文翻译版翻译回来的,与原文不尽符合。原文见这里
  4. 第100页:倒数第二行中的“北大附近的一间小饭馆”应该是“人大附近的一间小饭馆”。
  5. 第176页:“离开会场之后,封从德随即赶往北大……”,封从德后来回忆他并没有立即去北大,而是自己也到了广场参加了记者会。
  6. 第212页:第三段,方励之夫妇的二儿子没有随他们进入大使馆。

内容补充:
  1. 第216页,第三段,根据美国大使李洁明对方励之的私下透露,美国至少对柴玲和封从德的逃亡过程“从头到尾都知道”。

错别字:
  1. 全书,“李淑贤”应为“李淑娴”
  2. 全书,“周峰锁”应为“周锋锁”
  3. 第viii页,第四行:“许多人”应为“许多”
  4. 第viii页,倒数第6行:“为本市设计了封面”应为“为本书设计了封面”
  5. 第45页,第2、3行:“不仅有一份李淑娴教授撰写的前言,而且还登出了1989年竞选获胜者胡平早期的一篇关于言论自由的文章。” 《新五四》的发刊词和其中《论反对派的言论自由》一文都是王丹自己撰写的。
  6. 第45页,脚注第一行:“但在活跃在”应为“但活跃在”
  7. 第78页,倒数第7行:“遭遇警察是决不能发生冲突”应为“遭遇警察时决不能发生冲突”
  8. 第84页,第3行:“的”字重复
  9. 第192页,引文第4行:“不停劝告”应为“不听劝告”
  10. 第213页,倒数第2段第1行:“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
  11. 第225页,注释51中第4条:“极其”应为“及其”


5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李淑娴的“娴”都错成了“贤”

Anonymous said...

刚刚看完了此书,为那段历史呈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深表感谢。
事情发生的时候我还太小,很多记忆都是片段式的。
很喜欢有引文的方式,像科技论文,让描述更有说服力。
我个人的感觉:
1.依您对学生组织内部纷争的介绍,他们斗争的失败可能对他们自身是损失(可能对学生领袖们连损失都算不上),但对中国不失为幸事。
2.您在书里描写清场的部分也提到无确实证据表明当天在广场有死亡。那cnn当时“伤亡遍地”的报道不就是假消息了吗?
3.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学生领袖们全部“安全撤离”给外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Anonymous said...

再补充一个疑问,记忆中当时的新闻联播报道了不少装甲车、公交车被烧毁,战士被打死甚至烧死的新闻,为什么在您的书中没有呈现?

Eddie Cheng said...

事件发生过程中和之后的很多“现场”报道存在不实之处,这个西方新闻界后来专门做过反省。这也是类似战争状况下新闻报道的老毛病,但不属于假消息。

装甲车被烧、军人被杀在最后一章里都曾经提到。开始闯进广场的装甲车就被烧了,要不是学生援救,那3个军人会当场被打死。新闻联播里播放镜头最多的是第二天西长安街上几十辆被军队遗弃的军车统统被烧。这些书里都有。

谢谢!

在线买essay said...

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者在强迫政府压制不公正的情况下,创造了历史。 他们不仅给古代文化赋予了新的自由,而且勇气也引发了千年老智慧文本的出版,造福于全人类。 一个这样的文本叫做“科尔布林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