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30, 2010

李禄可能成为巴菲特继承人

通常不在媒体露面的李禄突然成为头条新闻。《华尔街日报》今天猜测经理对冲基金的他已经进入可能继承股神巴菲特的行列

今年44岁的李禄成为运营伯克希尔哈撒韦1000亿美元中多数投资组合的主要候选人,这源于他与该公司86岁的副董事长芒格的挚友关系。在采访中,芒格透露李禄可能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负责投资的高管之一。芒格说,在我看来,这是预料中的事情。

继承巴菲特的事业是现代企业史上最惹人关注的继任故事之一。一个月后将过80岁生日的巴菲特表示,目前没有退休计划,在他离开公司后,可能将把工作一分为二,分为首席执行长和投资职能。李禄成为监管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业务的竞争者,也是第一个被点名可能将接替巴菲特执掌投资部门角色的人。

这份报纸接着提到李禄在把中国一家制造汽车和电池的企业比亚迪引进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基金上立下大功。(《财富》杂志去年曾报道过这一事件。)这一项投资给李禄的基金和伯克希尔均带来了十倍的盈利。

与巴菲特不同的是,李禄的投资倾向于亚洲和科技行业。尽管他是一位流亡中的通缉犯,该报纸说李禄“现在可以在有限制的条件下在中国旅行,希望不久就能获得自由旅行的权益”。【注】

【注】这句话的后半句来自英文原版报道,中文版中被忽略。

Thursday, July 29, 2010

吾尔开希计划回国

路透社今天报道说吾尔开希宣布他要试图回国,即使是要坐牢也在所不惜。

“我要坚持尝试,将采取更多的行动,”42岁的吾尔开希在台北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说,“将会有更强烈的行动。”

与众多的天安门运动领袖一样,吾尔开希在1989年逃出国境之后就再也没能回家。但与绝大多数流亡者不同的是,他的父母从来未能获准出国与他团聚。因此,他已经整整21年没能见过父母。

最近两年中,吾尔开希在六四纪念日时都采取过向中国政府自首的行动,希望能够因此回国,但均未能奏效。

他没有提供进一步行动的具体内容,但他说,“我要见我的父母,哪怕是以探监的形式。”

Monday, July 26, 2010

胡平:推荐《天安门对峙》

胡平


在海外出版的众多的记叙八九民运的著述中,《天安门对峙》很有特色,值得推荐。

迄今为止,海外出版的有关八九民运和六四惨案的纪实性著述,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回忆录,一类是大事记。回忆录难免不受作者个人视角的局限,大事记往往只有大事而缺少细节。《天安门对峙》一书超越回忆录的个人视角,写大事兼重细节,尤其是注重对人物及其互动关系的生动刻画;如作者所言,是第一次把八九民运和六四惨案“作为叙事历史完整连贯地叙述出来的尝试”。

被打成八九民运幕后“黑手”的王军涛说:“如果让我推荐一本书,让对那场运动一无所知的人去了解1989年民主运动和六四惨案,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Eddie的这本书:《天安门对峙》。”无独有偶,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波士顿大学的谷梅(Merle Goldman)教授也说:“要了解后毛时代中国这一重大事件,最好从《天安门对峙》这本书入手。”

《天安门对峙》一书原著是英文,英文书名是《Standoff at Tiananmen》,于2009年六四20周年之际出版。后来作者自己把它翻译成中文,在今年六四前夕推出。作者署上自己的英文名字Eddie Cheng。这位Eddie Cheng先生,原是北京大学物理系80级学生,刚进校门就赶上竞选运动,以后他自己也成了学生运动的重要组织者,曾带头发起了84年85年两次校园民主运动,86年考托福考GRE赴美国留学,现居美国科罗拉多州。他的同学、八九民运领袖刘刚说,如果Eddie Cheng们当年没出国,如果八九年他们还在北京,充当学生领袖,上通缉令名单的就该是Eddie Cheng他们,轮不上我刘刚了。刘刚这话当然有自谦的成分,不过那倒是告诉了我们Eddie Cheng是何种来历,何等人物。

天安门运动场面宏大,头绪万千。作者选择了学生集体的角度来叙述这个故事。这一选择很明智,也很正确。因为作者本人就曾经是学运的参与者组织者,故而对这一代大学生的集体心态有冷暖自知的准确把握;六四后这么多年,当事人,尤其是学生,发表了大量的回忆和记叙的文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再加上作者和若干当事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在私下有过多次交谈,因而对学生群体在运动中的状况了若指掌。这就为作者以学生集体的角度来叙述这场运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八九民运中,学生始终占据舞台的中心,是运动的主角;我们不能说,八九民运就是学生运动,但是我们确实可以说,写好了运动中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写好了这场运动。

读《天安门对峙》,不能不为八九民运的功败垂成而痛惜不已。就在《天安门对峙》中文版出版的同时,网上正在热传《李鹏“六四”日记》。有人评论道:八九民运遭到镇压是不可避免的,学生们绝食不绝食,撤出不撤出天安门广场,其实都没多大区别,因为邓小平李鹏他们打一开始就定下了“动乱”的罪名,就说了“不惜流血”,学生方面再怎么讲策略也是白搭。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按照这种观点,只要专制统治者决定镇压民运,民运就无法避免被镇压的命运。那么请问,民运怎样才能避免被镇压呢?依据这里的逻辑,那除非是专制统治者自愿放弃镇压,也就是说,除非专制统治者不再是专制统治者,除非是我们遇上了戈尔巴乔夫。

我当然不能赞同这种观点。只要你认真读一读《天安门对峙》,你就会发现,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民运方面曾经不止一次赢得上风,迫使当局作出一定退让,可惜民运方面未能见好就收。在六四之后,我最大的担忧就是,在以后很长很长的一个时期里,恐怕中国都不会有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民主运动了,因为大多数人失去了对非暴力抗争的信心;而对大多数民众而言,一旦他们失去了对非暴力抗争的信心,他们并不会转而投身暴力抗争,而是会放弃抗争本身。所谓“杀二十万人保二十年稳定”,就是指的这种效应。中国民运要取得突破,首先需要重建非暴力抗争的信心。这种信心在八九民运期间曾经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但是被六四屠杀所摧毁。因此,我们要重建对非暴力抗争的信心,不能不从反思八九和反思六四入手。这也是我推荐《天安门对峙》的一个理由。

Wednesday, July 21, 2010

王丹:特别推荐《天安门对峙》


王丹
2010-07-21

各位听众: 最近我连续收到几位听众来信,要我推荐一些可以帮助他们对八九民运和六四事件有所了解的书籍资料。

其实如果各位善用网络资源,那上面的有关资料已经很多,比如Youtube上就有不少关于六四的图像。一般而言,在Google上输入“六四”两个字,就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笔材料。当然,对于国内的听众来说,首先要掌握“翻墙”的技巧,才能利用这些材料来了解六四。

这里,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关于六四的中文著作,书名是《天安门对峙》。

这部书的作者Eddie是原来北大的学生,1989年人在北京,亲身经历那场轰轰烈烈的民主运动【注】。作为广义上的“八九一代”人,我印象中的Eddie对于八九民运始终有一种内在的热情,这使得他把书写那段历史当作了自己的使命。尽管有自己的工作压力,但是他业余的时间里花费了大量经历,收集史料,采访当事人,核对事实,终于以一人之力成就了这样一本历史的记忆。

关于六四的回忆已经出版了很多,为什么我要特别推荐这一本呢?

首先,作为一个理科学生,Eddie对于记录真实的历史也有很大的兴趣,而科学的训练使得他在复原历史的时候,特别重视具体细节的严谨。这一点在《天安门对峙》一书就有很好体现,这从本书厚实的参考文献,注释和索引就可以得到验证,令我这个历史学科班出身的人不能不佩服。我曾经接受过他的采访,也在“自由中国论坛”等网站上看到他关于八九民运的问题进行的调查,因此对他那种严格细致的求实风格可以说是印象深刻。

其次,八九民运的整体是一部宏大的画面,任何后来的记录者都很难涵盖全部的内容。因此,有价值的相关回忆,就是那些能够在大量众所周子的事实之外,提供给我我们一些比较生疏,或者不太被前面的研究者提到的历史的记录。在Eddie的《天安门对峙》中,他花了不少的篇幅介绍八九民运发生的时代背景,比如八六学潮,比如民主沙龙,这对于我们了解那段历史打下了基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这部书不是鸿篇巨制,但是在作者的精心编排下,以匀称的结构尽量涵括了整个事件跨越的时间长度。

最后,以往的相关研究,大多是编年史一般着眼于事件本身的发展,而Eddie的陈述,则是用几个事件中的关键人物,来串联这个事件。这些人物中,既有比较为外人所知的王军涛,刘刚,也有不是那么著名但是起了关键作用的人,比如陈小平等。这样的描述,让这个历史因为具体个人的存在而显得更加鲜活,也不会让读者陷入到时间,地点的汪洋大海中,读来更加轻松一些。

总之,如果你要我推荐一本篇幅不是那么宏大,又能够让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八九民运,对六四时间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的著作,我会推荐Eddie的这本《天安门对峙》。本书的英文版,可以在Amazon上买到。相关的内容,也可以参考Eddie为这本书自己设立的网站:www.tiananmenduizhi.com.

【注】此次原文有误。笔者1989年时已在美国,不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