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5, 2012

八九书籍: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


《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是八九民运和六四屠杀的亲历者吴仁华继其《天安门血腥清场内幕》之后写作出版的第二本书。这本书出版于2009年,主要在香港和其它地方的中文书店里出售,也可以直接在网上订购

作者在过去20多年中一直孜孜不倦地收集、整理八九民运的历史材料,尤其注重于六四血腥屠杀的决策和过程。这本书更是他基于“让刽子手有名有姓”的信条所作的努力,汇集了参与屠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兵种和部队的番号、行动过程和参与的官兵名单。

因为这样的内容,该书采取的是百科全书式的参考书结构。在作为引子的第一章后,每一后续章节以同样的结构介绍一个军种单位(集团军、军、师或其它机构)的历史概况、执行戒严任务和屠杀行动的过程、清场后的动向以及官兵名录。作者在前言里介绍说该书“提供了一份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解放军戒严部队各级指挥官升官进爵的名单,并第一次公布了一份参与北京戒严部队官兵名录”。作者估计被调遣参与该行动的军人总人数为“18万到25万”,而该书收集到的名单仅2000多人。相比之下,这个数字显得微不足道,却也反映出收集分析此类数据之艰难。

在上面两份名单之外,颇有意义的是其第一章中对“军人和武警的死亡情况”的收集和分析尤其是那15名被授予“共和国卫士”荣誉称号的军警:作者指出其中6人其实死于车祸、1人病逝,还有1人属于被友军误杀。

有关1989年军队方面的行动在历史学界早已引起过注意。美国学者提摩西·布鲁克在1992年出版的《镇压人民》(英文)一书便是一例。但像吴仁华这样详尽、系统地描述每个军种行动的资料还乏善可陈。

美中不足的是,作为资料汇集的《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存在一些专业上的问题。该书只附有极少量的参考资料来源。其大部分援引官方出版的《戒严一日》或类似资料,但对其中内容的可靠性没有做过说明。而书中的一些内容(比如第一章中描述赵紫阳、杨尚昆、邓小平等人决策过程中的对话和后面的官兵名单)则完全没有给出来源。

因为采取参考书结构,这本书的可读性不是很强。因为没有提供索引,查询起来也相当困难。因此读者可能局限于对八九学运历史研究或对军队行动本身有深度兴趣的人。但尽管有这些缺陷,该书仍不失为这段历史留下的一份珍贵资料。


八九书籍


Monday, July 2, 2012

柴玲被控宗教歧视

近年来受洗成为基督徒后频繁在媒体露面的柴玲现在又被其前雇员以宗教歧视告上法庭。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报道说:
诉状表明,名叫张菁的雇员是一位曾经因为主张民主和自由在中国坐过5年牢的中国活跃分子。在美国,张菁自己已经在纽约法拉盛创建了叫做“中国妇权”的非营利组织,后来与柴玲联合发展防止中国强迫堕胎的项目。她指控说,柴玲因为她在宗教上不够虔诚和拒绝参加“公司每周祈祷”活动而将她解雇。
这桩案件的审理可能会追究于柴玲的非营利组织“女童之声”的性质——是否属于可允许宗教性歧视的宗教组织。然而,该报道也指出张菁实际上是柴玲和她丈夫创办的商业公司“尖子班”的雇员。

张菁本人是天主教徒,她拒绝“与她信仰福音派基督教的老板以同样地方式实践信仰”。

Sunday, July 1, 2012

八九书籍:《改变了的世界》



(老)布什总统在位只有4年,但在那4年(1989-1993)里,他主持了现代史上国际政治最为剧烈和戏剧化的变动。他与他的国家安全顾问布莱特·斯考克罗夫特合著的、1998年出版的回忆录《改变了的世界》忠实地记录了他执政期间的外交运作。

在柏林墙的倒塌、苏联帝国的崩溃、巴拿马和海湾的战争等等重大历史事件背景下,似乎可以理解的是该书只用了相当少的页数来描述天安门屠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以及其它与中国有关的话题。这些基本上都在第四章:“解扣”。

书里没有提供两位作者在八九民运发生期间的感想或反应等信息,而是直接从屠杀发生——布什自承他非常惊讶——之后开始应付该事件。那一章内容确实生动记叙了两人在危急关头所采取的思路、战略和战术行动,并包括了当时布什的一些日记摘抄。这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视当时由布什亲自主持、斯考克罗夫特主导的幕后——有时是秘密的——私人外交过程。这两人是熟悉中国的老手,在1989年前都去过中国、见过邓小平——布什是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大使”;斯考克罗夫特则参与过尼克松和福特总统的几次外交访问。

这章的题目来源于一句中国谚语:“解铃还须系铃人”。这里的“扣”指的是当时处于危险中的美中关系,而邓小平和布什各自在指认对方为系了这个扣子的人。

这个题目准确地抓住了布什总统对整个局势的看法。他从来没有把八九民运看作一次在中国宣传自由和人权观念或谴责暴政的机会,而是把屠杀所引发的世界性反应当成一个他需要运用其外交才能梳理清楚的麻烦。从一开始,他就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维护那脆弱的美中关系之上,决心施展一切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的确,他谴责了中国政府并颁布了一定的制裁措施。但正像他在给“老朋友”邓小平的秘密私信里一再解释的那样,他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不是出于自己的原意。

《改变了的世界》后面还稍微提到一些布什的白宫因为中国问题——诸如制裁的范围、最惠国待遇和对在美的中国学生保护——上与国会和美国民意对抗的过程。(在对中国学生保护上,白宫与国会的针锋相对基本上源自于这两个机构的权力争斗,双方在这件事上并没有真正分歧。)

由政府高级官员写作的外交回忆录通常很枯燥、难以卒读。但布什和斯考克罗夫特的《改变了的世界》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例外。该书的风格很独特,穿插着两位读者分别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回忆,辅之以第三人称写就的事件背景和联系。这样,整本书读起来就像听一对老专家娓娓道来,回忆他们历史上的辉煌时刻。可惜的是,在那“新的世界秩序”的建立过程中,天安门和中国没能得到应有的篇幅。